知行 技术人的管理之路
技术管理:都是既需要“带人”,又需要“做事”,也就是对团队和业务都要关心。
管理都做哪些事呢?我会说:“主要做好三件事:带人、做事、看方向,当然,做好这些事都要基于良好的角色认知和管理沟通。”
# 1. 角色认知
# 马车模型
- 第一个角度,从工作职责来看。确保这辆马车良好地行驶在正确的方向上
- 第二个角度,从负责对象来看,需要对上级负责;还得关心团队成员的发展和成长,对下级负责。
- 第三个角度,管理者是目标和结果导向的,他们时时关心目标和前进方向,盯着“远方的目标”,因为他们得决定要带着团队去哪里。
- 第四个角度,管理者要做成一项工作,需要看方向的、带人的、做事的更加多维和立体的能力。
- 第五个角度,从任务来源来看。有上级工作的拆解和安排,但更多是靠自己筹划,然后和上级去沟通确认,从被动“等活儿”变为主动规划。
- 第六个角度,管理者的工作清单涵盖了整体团队的工作,靠自己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完的,因此主要是依靠团队来完成。
- 第七个角度,从合作维度来看。合作的维度变得非常立体:下级、上级、平级;
- 第八个角度,从和团队成员的合作关系来看。之前做工程师的时候,和大家都是平等竞合关系,以合作为主,也有“竞”的成分。
- 第九个角度,从思维方式来看。“执行思维”到“规划思维”
- 第十个角度,从技术视角来看,看待技术的视角发生了变化。
# 2. 管理方法
# 管理规划
所谓的管理规划,其实就是要管理者说明白一个问题,即,你想要什么目标,以及你需要投入什么资源。由于目标取决于团队的职能,而团队又是管理者的核心资源。所以,一份合格的规划报告,至少需要体现职能、目标、团队、路径这四个要素。
团队职能
职责,是团队职能的下限,即,至少要完成的工作,如果这些职责都搞不定,意味着团队的基本价值都不能体现。
使命,是团队职能的上限,即,如果我们团队做得好,就能承担更大的职责,体现出更大的价值。
基本职责解决的是“团队生存”问题,而使命解决的是“团队幸福”问题。
团队目标
目标到底该如何设定
- 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
- 目标的相关性原则
- 时限性原则
团队
- 团队规划的第一个视角,是根据团队目标的设定去梳理团队。
- 团队规划的第二个视角,是从资源角度来审视团队。
- 团队规划的第三个视角,是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梯队规划。
路径
路径选择和资源申请的问题。
# 团队建设
团建活动四问法
第一问,关乎初衷:你是想做团建活动,还是调节放松,或是其他? 第二问,关乎角色:是你想做团建活动,还是只想配合一下助理、HR 或行政的工作? 第三问,关乎目标:你想达成团建的什么效果?默契还是文化? 第四问,关乎手段:活动方案和你的目标匹配吗?
工作要素
团队建设时 6 个维度的工作要素:
- 针对员工个体的两个要素是:能力和激励;
- 针对员工个体之间的两个要素是:分工和协作;
- 针对团队整体的两个要素是:梯队和文化。
提升员工的个人能力
所谓“推”,就是给压力,推着他们学。
- 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
- 设置学习机制。
- peer pressure(整体学习成长的氛围)。
- 惩罚。
所谓“拉”,就是给方向,引导他们学。
- 树立榜样。
- 配备导师。
- 给地图。
所谓“放手”,就是给发挥空间,让他们自主学习。
工作意愿和积极性
驱动力 1.0、2.0 和 3.0。
驱动力 1.0,是指驱动力主要来源于对生存和安全的渴望 驱动力 2.0,其基本哲学就是认为人们都是“寻求奖励、避免惩罚”的 驱动力 3.0 主要是指自驱力
第一,提升员工工作的自主性。 第二,提升员工专精度,让员工持续有成长。 第三,给予员工意义和使命。
关于激发员工的自驱力,说到底还是要顺应员工对于“工作幸福感”的追求。
团队分工
我们是出于规模化、协作和专精的目的来进行分工的,在做分工的时候不能忘记了这个初衷。
虚拟组织几个原则
- 专人专事,不宜太多。
- 认同员工价值。
- 目标明确,职责冠名。
# 任务执行
任务管理
“做事”这个话题依然很大,我们要如何探讨呢?既然做事是一个过程,那么我们就分成“事前”“事中”和“事后”三段来探讨。
在做事之前,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要做哪些事?先做哪件,后做哪件?也就是分清楚轻重缓急,也叫优先级梳理。
在做事过程中,我们要确保事情的进展按照计划推进,尽在掌握之中,也就是有效地推进执行。
在做事之后,我们要复盘做事的整个过程,并从过去的经验之中抽取一些流程机制,以便以后在类似的场景下也可以做得更好、更顺畅。
总结起来,对于任何工作任务,决策的步骤就两步:
- 对于“计划内工作”,看收益是否足够大。收益越大就越重要,也就越需要给予相匹配的优先级、资源和关注度;收益相对不大,就放入“To do list”,作为待办任务处理。
- 对于“计划外的工作”,看损失是否足够大。损失够大,就按照紧急任务安排,以止损为核心目的;如果损失可控,就放入“计划内工作”列表。
有效执行
要想让员工分担我们手头上的工作,要么靠梯队,要么靠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