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一说你在使用 Grafana 和 Skywalking 进行性能监控和追踪时,有哪些具体的实践经验和收获?
Grafana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在实际项目中,我利用它连接多种数据源,如 MySQL、Redis 等,通过配置自定义仪表盘,能够直观地展示系统关键性能指标。例如,我设置了实时监控页面,展示服务器的 CPU、内存使用率以及数据库的连接数等指标。同时,利用其报警功能,当指标超过预设阈值时,能及时通过邮件和短信通知相关人员,大大提高了问题响应速度。
Skywalking 则在链路跟踪方面表现出色。通过它,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微服务架构中各个服务之间的调用关系和性能指标。在一次复杂的项目中,当系统出现性能问题时,借助 Skywalking 的全局 trace ID 和 span ID,快速定位到了问题服务和具体的代码位置。并且,它对各种中间件的拦截功能非常实用,比如对 Redis 和 HTTP 请求的拦截,让我能够深入了解这些关键组件的性能情况。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我能够针对性地进行性能优化,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你通常会遵循哪些原则?请结合实际项目经验说明。
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我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范式化原则:严格遵循数据库范式,尤其是第三范式,确保数据的独立性和减少数据冗余。在我负责的一个大型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项目中,将员工信息、部门信息、岗位信息分别存储在不同的表中,通过外键关联,避免了重复存储部门名称、岗位名称等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维护性。当部门名称或岗位名称发生变化时,只需在对应的表中进行修改,而不会影响到员工信息表。
二、性能与反范式平衡原则:虽然范式化可以提高数据的规范性,但在某些对性能要求极高的场景下,适当进行反范式设计。例如,在一个电商平台的订单系统中,订单表中会存储商品的名称和价格等信息,虽然这会造成一定的数据冗余,但在查询订单详情时,可以避免频繁的关联查询商品表,大大提高了查询性能。
三、扩展性原则:充分考虑未来业务的发展,预留扩展字段。在一个社交平台项目中,用户信息表中预留了几个自定义字段,随着平台功能的不断扩展,这些字段被用于存储用户的个性化标签、兴趣爱好等信息,无需对表结构进行大规模修改,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
四、索引优化原则:合理添加索引,包括普通索引、唯一索引和覆盖索引等。在一个金融交易系统中,对交易流水表的交易时间、交易金额等频繁用于查询和排序的字段添加索引,极大地提高了查询和统计的效率。同时,通过分析业务场景,创建了一些覆盖索引,使得查询可以直接从索引中获取所需数据,无需回表查询,进一步提升了性能。
五、数据校验规则原则:设置严格的数据校验规则,确保存入数据库的数据符合规范。在一个医疗管理系统中,对患者年龄字段设置了 0 到 120 的范围限制,对药品剂量字段设置了合理的数值范围和精度要求,有效避免了错误数据的存入。
六、数据安全性原则:高度重视数据安全,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保护。在一个政府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同时创建视图和存储过程,严格控制不同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例如,普通用户只能通过视图查询部分公开信息,而管理员可以通过存储过程进行数据的修改和删除操作,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总之,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我始终综合考虑这些原则,结合实际项目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确保数据库的高效、稳定和安全。
在团队协作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在团队协作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品质是目标一致、责任心强、善于沟通和懂得协作分工。
目标一致是团队协作的基石。在一个软件开发项目中,我们的团队面临着紧张的工期和复杂的需求。但大家都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按时交付高质量的软件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每个人都围绕这个目标努力,即使在遇到困难和分歧时,也始终以实现目标为导向进行决策和行动。比如在需求讨论中,当不同的意见出现时,大家不是固执己见,而是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找到最符合项目目标的解决方案。
责任心强是团队成功的关键。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认真对待每一个任务。有一次,一位同事负责的模块出现了一个难以察觉的小问题,但他没有忽视,而是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排查和修复,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这种责任心不仅保证了自己负责的部分不出差错,也为其他成员提供了可靠的工作基础。
善于沟通能让团队高效运转。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我们定期召开团队会议,分享工作进展、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大家也随时进行沟通交流,确保信息畅通。比如在设计阶段,开发人员和设计师密切沟通,确保设计方案既满足用户需求又具有技术可行性。这种及时有效的沟通避免了误解和重复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懂得协作分工可以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我们根据每个人的技能和经验,合理分配任务。在一个大型项目中,技术能力强的成员负责核心模块的开发,细心的成员负责测试工作,善于沟通的成员负责与客户对接需求。通过这种分工协作,我们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优势,提高了整个团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总之,目标一致、责任心强、善于沟通和懂得协作分工这些品质在团队协作中至关重要,它们共同推动着团队不断前进,实现共同的目标。
请描述一次你在项目中遇到的重大挑战,以及你是如何克服它的。
在爱卡汽车网负责广告部门项目时,我遭遇了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情况。从角色转变来看,我从单纯的研发人员跃升为技术经理和架构师,这不仅要求我具备卓越的技术能力,还需拥有出色的领导和管理才能。同时,对广告业务的陌生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横亘在面前,不知从何处着手进行架构设计以满足业务需求。
在技术层面,公司决定从以 P2P 为主的技术体系全面转型为 Java,这意味着要从无到有搭建完整的 Java 开发体系,涵盖开发、测试、发布监控等各个环节,还涉及 Docker、Kafka 等之前未曾深入接触的技术。而采用微服务架构更是加大了项目难度,包括广告管理系统、先进的广告搜索引擎、离线和在线的广告投放效果统计等多个复杂部分。例如,广告搜索引擎需要具备快速准确为用户提供相关广告内容的能力,提升用户体验和广告效果;广告投放效果统计既要利用 Spark、Hadoop 进行离线统计,又要借助 Redis 进行在线统计,同时我还基于 Redis 开发了高效的消息同步机制,确保广告系统的数据实时性和一致性。此外,服务发现注册和配置中心、定时任务管理系统以及外部广告投放开放平台等方面的建设也充满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我采取了一系列果断而有效的措施。对于广告业务的陌生,我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查阅行业资料、研究竞争对手的做法,并积极与业务部门同事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广告业务的重要名词、关键环节和业务流程。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广告业务的核心要点,为架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技术转型方面,我带领团队系统地学习 Java 技术栈,从基础语法到高级特性,从框架应用到性能优化,逐步搭建起稳定高效的 Java 开发体系。对于微服务架构的实施,我仔细研究每个技术组件的特点和适用场景,精心设计系统架构,确保各个微服务之间的协同工作和高效运行。例如,在开发广告搜索引擎时,深入研究先进的搜索引擎技术,不断优化算法和查询性能,以满足用户对广告内容的快速准确获取需求。在消息同步机制的开发中,反复测试和优化 Redis 的发布订阅功能,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实时同步。
通过不懈努力,我成功克服了项目中的重大挑战。这个项目充分展现了我的领导能力、架构设计能力、编程能力和强大的学习能力。我不仅带领团队按时交付了高质量的项目成果,还为公司的技术转型和业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请简要介绍一下你在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
在项目管理中,我始终秉持着严谨与高效的原则。项目启动前,我会以敏锐的洞察力全面剖析项目目标及相关方。与产品、业务等各方深入沟通,确保对项目需求有精准把握,对可能存在的模糊点绝不放过,反复确认产品文档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技术方案评估环节,我会召集技术骨干进行多轮研讨。从技术可行性、性能优化、未来扩展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确保方案既符合当下需求,又能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随后,精心制定详细且具有弹性的项目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里程碑,精确到具体交付物与时间节点,让团队成员和相关方对项目进程一目了然。
人员管理上,我通过日常观察、技术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团队成员的能力与特长。根据项目需求进行合理分工,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最大价值。同时,注重团队协作氛围的营造,定期组织技术分享会和团队建设活动,提升团队凝聚力。
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保持与上级领导的密切沟通。以清晰简洁的方式同步项目进展、风险点及解决方案,让领导对项目全局有准确掌控。
验收阶段,我以严格的标准把控质量与时间。提前制定详细的验收计划,对每一个交付物进行细致检查。面对相关方提出的新需求,冷静分析其影响范围与紧急程度,通过合理的评估确定是否纳入后续版本,确保项目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项目上线后,我会立即组织全面总结。对项目过程中的人力问题、需求变更、进度偏差等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详细的文档记录,为下一个项目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
在你所负责的项目中,遇到过最棘手的技术难题是什么?你是如何解决的?
在我负责的广告业务项目中,遇到过最棘手的技术难题当属跨领域的截屏需求。作为主要从事 Java 后端开发的我,面对记录每个页面投放广告效果并截屏的任务,首先在 PC 端展开攻坚。通过深入调研,发现测试工具中的浏览器操控测试工具,可打开固定网址、拉到指定位置并进行截屏操作,成功解决了 PC 端的难题。
然而,APP 端的挑战接踵而至。对于 H5 页面,可通过网址调用指定页面进行截屏,但原生应用却困难重重。需配置脚本,通过一系列操作到达指定页面再截屏,可这种方式不仅配置麻烦,而且 APP 改版后可能因操作步骤变化导致效果不理想,维护也极为困难。尽管我们努力尝试多种解决方案,如不断优化脚本以适应可能的改版情况,积极探索更稳定的截屏机制,但最终仅成功交付了 PC 端,APP 端仅展示了 demo 效果未上线。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跨领域知识的关键作用。它促使我在未来的项目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不同领域的技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让我明白面对复杂问题时,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调研和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不能因为困难就轻易放弃,而应勇于挑战,不断探索创新,以找到最适合项目需求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个项目,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技术能力,还在跨领域协作和问题解决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今后的项目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你的项目经历中,有没有运用到一些新兴技术?如果有,是如何应用的?
在我的项目经历中,最近引入了大模型这一热门的新技术。我深入了解了大模型的底层实现原理和应用。大模型能够将语言转换为特征向量,这些特征向量包含语言的情感、同义词等多维度信息,从而可以通过特征向量的比较,从较长的文本中找出相似的内容。
在快递物流领域,我们成功地应用了大模型技术。当使用三方公司发货时,客户会将物流公司和物流编码录入我们的系统,但我们常常无法确定其准确性。利用大模型技术,我们可以根据快递单号进行快速匹配,确定该单号所属的快递公司,从而校验客户输入的快递公司和快递编号是否一致。如果通过快递编码无法找到对应的快递公司,那么很可能客户输入的快递公司信息是错误的,实现了二次校验,确保客户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对错误进行了前置校验。
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前期调研和数据分析。将历史数据导入大模型中进行像素对的匹配,发现准确率达到了 95%,而原来人工校验的准确率只有 92%。这一显著的提升为我们引入该技术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为了确保新功能不影响现有功能,我们采取了谨慎的措施。仅给客户提供提示,告知他们可能输入错误,既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又能让客户及时纠正错误,顺利完成业务流程。
引入大模型技术后,我们不仅提高了数据校验的准确性,还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以往人工校验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现在借助大模型,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这一新技术的应用也优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为公司的快递物流业务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竞争力。
总之,引入大模型技术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让我在实际项目中深刻体会到了新技术的强大力量和价值。